路是走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
只有认真前行的人,才会看到最多的出路。

01
高中毕业后,我应聘的第一份工作,是某公司的“业务经理”。
负责招聘的人事小哥淡淡地扫了一眼我的简历,回绝了我,说我不合适。他告诉我,公司只招有经验的人。
我执着地向他表态,没有经验我可以学,我学东西很快的。但无论我向他表露多大的决心,他都不为所动,最后很不耐烦地请我离开。
虽然现在回想起来,觉得这段经历很好笑,但当时对于18岁的我来说,却是很难接受的。
我踏出校园,揣着一颗勃勃之心来到陌生的城市,为的就是要干一番大事业,在我看来,业务经理甚至还算不上大事,居然也能把我拒之门外,那么我应该如何奋斗?朝哪儿奋斗?
那时,我兜里不到200块钱。屡屡碰壁之后,唯一的目标就是找到工作生活下去。
因为端盘子“笨手笨脚”,我当了十来天的服务员就被餐厅开除了,后来我进了一家鞋厂,门槛稍微低一点的工作,我能想到的除了服务业,就是制造业工厂了。
先谋生,再发展,这是踏入社会后,生活给我上的第一课。

02
曾听到一个写作的同行感叹:早几年开始写作就好了,如今不知能厉害成什么样。
听到这话,我觉得自己早些年在工厂流水线上浪费的时光挺可惜的,那段经历除了糊口,与梦想没有半点关系。
可转念一想,十几年前的我,能写作吗?
未必。
那时候,为了能在异乡生存下去,我对工作不敢有丝毫怠慢,生怕一个不留神就被别人取代。在那个环境下,我根本没有条件写作,满脑子只有生存。
在工厂上班的时候,我有限的业余时间全花在了技能和英语培训上,时刻在为我的下一次跳槽做准备。
工作不再吃力的时候,我才有空余的时间和精力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重拾写作的兴趣。
仔细想来,还是没有哪一分的努力是白费的。
写作这一年多,过去的工作经历突然成了一片宝藏。我在工厂里看到的职场和生活故事,后来成了我写作素材的重要来源。
虽然绕了非常大的一圈才找准未来的方向,这一圈却绕得非常值得。
人生无关选择,都是一条路走到尽头,另一条路就自然呈现。
大部分人通往梦想的途径都是蜿蜒的: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再去寻求发展机遇;有了追求梦想的实力,再去夯实自己的梦想。
一步一步地往前走,才能看到出路。

03
很多人都觉得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可是我却觉得,努力是选择的先决条件。
因为大多数的我们,在最初的人生道路上对未来都没有选择的权利。
只有踏踏实实地进入一个行业,在积累中慢慢对比,才会知道哪个位置更适合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收获的经验态度乃至金钱资本都会成为日后面临人生选择时的筹码。
人生都是环环相扣的,即使眼下的努力看不到明显的回报,它也会换一种形式在未来潜伏着,随时跳出来给我们惊喜。
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开始就能登峰造极,总要挺过一些山穷水尽,也会经历一些柳暗花明。只有经历了这些起伏,你才会越活越明白,知道自己未来要走向哪里。
路是走出来的,不是选出来的,通往未来的契机往往潜伏在我们当下的努力中。我们脚下的每一步都在书写着我们的未来,只有认真前行的人,才会看到更多的出路。
所以,我们对未来能做的最好的安排,就是把一切献给现在。
来源:新华社